如果要說我在這趟橫跨德奧捷匈的旅程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鄉間景色,首推薩爾茲堡!
 
經過我心頭的摯愛紐倫堡,起先的計畫,是配合我自己納粹相關的論文主題,前往鷹巢(Kehlsteinhaus),也就是位於德奧邊界巴伐利亞邦貝希特斯加登,作為希特勒50歲生日賀禮所建造的山間別墅。鷹巢落成以後,希特勒在此款待重要賓客、籌辦聚會,附近還有第三帝國首席建築師亞伯特.史培爾(Albert Speer)的工作室。1945年,盟軍曾經轟炸鷹巢,但是並未造成損害。而今鷹巢變成學術討論上可以說首屈一指的different heritage,從希特勒的別墅搖身一變,成為重要觀光景點,甚至還有上山的專車時刻表供遊客參考!
 
看起來是不是很心動!?
 
不過看到這篇主要是要說薩爾茲堡,大概就知道我們沒有去成鷹巢了⋯⋯。一方面時間太難掌控,一方面自認雖然對納粹黨與第三帝國有所認識,但這個類型的景點,似乎需要做更多功課,參觀起來才有意義,於是最後決定調整行程,放棄鷹巢,轉而在原本只打算睡覺的薩爾茲堡就地觀光。雖說看起來好像不是第一選擇,但在使用歐鐵通票從紐倫堡往薩爾茲堡的火車上,我就知道我完全不後悔放棄了鷹巢!
 
看這窗外的景致!不是美得就像夢中的歐洲鄉間小鎮嗎!?這甚至還沒到薩爾茲堡呢!
 
薩爾茲堡當地的捷運(有地鐵、公車、輕軌系統)地圖讓我研究了很久,個人覺得不是本地人的話有點難理解,我們要找前往青年旅館的公車的時候,也因為看不懂地圖的標示,接連問了好幾個人。雖然在市內的交通比較複雜,不過如果是在薩爾茲堡與巴伐利亞邦的其他城市之間往返的話,即使薩爾茲堡位於奧地利境內,還是可以使用優惠的巴伐利亞邦票,這點就很方便了。
這一趟在薩爾茲堡,我們沒有去遠近馳名的莫札特故居,倒是買了包含纜車車票的城堡套票,搭纜車去了山上,參觀在歐洲我百看不厭的城堡。城堡裡展示的奧匈帝國,在建築、器物、設計上,都與在維也納的國寶屋裡看到的東西遙相呼應。
 
山上的堡壘
往城堡的纜車軌道
纜車站的指示牌
古代運輸貨物用的舊纜車軌道,現在當然是已經停用了
離開城堡,除了教堂以外,薩爾茲堡在城市本身的觀光上面,也做得相當用心。小夥伴們在舊城區的郵局寄明信片回臺灣的時候,意外地在旁邊發現了和薩爾茲堡博物館相連的全景博物館,抱著好奇的心買了票進去參觀,在裡面驚奇連連,感到不虛此行!除了Hubert Sattler (1817-1904) 環遊世界畫出的世界風情(全景)畫(cosmoramas)之外,最大的亮點就是其父Johann Michael Sattler (1786–1847)的薩爾茲堡全景畫,精細到可以用放大鏡去一一觀察其中兩百多年前薩爾茲堡居民的生活!
 
是不是巨細靡遺、令人驚歎呢!
像布達佩斯還有布拉格一樣,薩爾茲堡也是被河流貫穿的城市,跨越河流的橋上,自然也有著戀人們的期待。舊城區本身倒是小小的、很適合徒步旅行,推薦給大家!
 
薩爾茲堡的鎖心橋
p.s. 其實如果想要節省荷包又能深度旅遊的話,可以購買薩爾茲堡卡,包含城堡與其他博物館,都可以直接入場或是享有優惠價格喔!
 
左上:薩爾茲堡博物館門票。
左下:城堡套票(含纜車)。
右:巴伐利亞邦票。

經過4X天,我的旅程也差不多到了尾聲。今天利用了飛達旅遊贊助的歐鐵票來到了歐洲委員會的所在地,也是德法邊界的法國史特拉斯堡。
史特拉斯堡車站

 

史特拉斯堡位於法國的亞爾薩斯省,1648年根據西發利亞和約從神聖羅馬帝國被納入法國的領土內。然而經過幾次戰爭此地數度易手,讓亞爾薩斯有一個說著法語的德國小鎮的錯覺。事實上,亞爾薩斯的方言和德語極為接近,會德語的話其實許多字還是可以聽得出來他們在講什麼,但如果白目跟他們說你們講話很德國的話他們可是會翻白眼給你看的XDD

照片中的小法國區是史特拉斯堡的舊城區,建立在Ill河和許多運河上面。建築上如同上面所說,是以德國的建築風格為主。同樣是法國左岸,塞納河畔的巴黎和萊茵河畔的史特拉斯堡在視覺上完全就是不同的國家。

歐洲委員會坐輕軌E線就可以到達。前面豎立著各個會員國的旗子,而建築物的一樓是可以進去參觀的。
 
內部寫了許多歐洲從二戰後一路到現在歐洲聯盟的歷史和重要人物像。
附近也有著名的法國外籍兵團(Legion Legionnaire)的駐紮地。想說過去招募處想拿個DM回來做紀念但是似乎那天是關的,營區空蕩蕩的連哨兵都沒看到。裡面有出現法國外籍兵團第二軍團的徽章。法國外籍兵團事實上也是有著許多德國來的志願者。其實德法在二戰後很努力的彌補之前因為戰爭打壞的關係,從軍事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德法混和旅(Franco-Allemagne Brigade)就是一個例子。兩邊挑選會對方語言的士兵並且混合搭配(一個班裡面就有德國人和法國人一起),雖然各著自己國家的軍服但在單位上是一起的。這支部隊也是歐洲軍團(Eurocorps)中的一部分,可惜那天沒有找到歐洲軍團相關的建築物。(歐洲議會裡面有歐洲軍團的辦事處。)
 
 

 


因為是邊界城市且歐盟境內消除邊境關卡的關係,這邊的人民和對岸德國城市Kehl的人民根本就是把對岸的城市當自己家。小編因為想要讓當日票買得更有價值,坐了2號公車到終點站萊茵河畔站去看看德法的邊界。然而邊界上什麼標誌都沒有,只有橋上許多來回的車子,慢跑或騎腳踏車的民眾,或是幾個提著德國大賣場袋子準備回家做菜的法國阿嬤。
 
對面就是法國

 

 

想起法國作家Alphonse Daudet的作品最後一課,再看看現在史特拉斯堡的現況,也許歐洲委員會總部設在這邊的意義就是如此吧。

維也納是音樂之都,許多歐陸有名的作曲家都來自這裡。加上因為在浪漫時期地處歐洲           樞紐的關係,使得維也納當地的音樂有一種自成一格的特色。

 

一出機場就看到蝙蝠序曲的弦樂總譜
 會撥放藍色多瑙河loop的廁所,上一次要0.7歐
        這次會將維也納放入行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如此。因為在管絃樂團打滾的關係,我常常會上網去尋找有關音樂的資料。其中,世界幾個重量級管弦樂團之一的維也納愛樂(Wiener Philharmoniker)就是一個誘因,當然包括了新年音樂會一定會出現的金色大廳和2012Mariss Jansons指揮的藍色多瑙河(An der Schoenen Blauen Donau)的芭雷舞影片裡面出現的美泉宮(Schoenbrunn, 另譯熊布朗宮)
                                                            維也納愛樂

 

                                                                      夜晚的金色大廳
        不過維也納愛樂的音樂會的門票可不便宜,到歐洲去旅費拮据,又想要在當地體驗一下維也納式的音樂會的話有一個選擇: 去名勝古蹟晃一圈。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維也納的城市印象正是音樂,而現代的奧地利人也是很積極的想要使用這個優勢來為各個景點增加收入。在路上看到的那些身穿古代華麗服飾,手拿厚厚一本節目本的人通常是音樂會的業務。他們會找尋遊客並且問說是否想要聽音樂會,然後跟你談價錢。是的,這些音樂會門票雖然和一般音樂會門票一樣有分等級,但是他們的價碼都是可議。有趣的是當時在教堂等旅伴時就遇上一位業務,他知道我們是台灣來的以後就很高興的拿出HTC手機給我們看,還說他有看過101。之後他問說其他旅伴聽不聽得懂德語,還說想要來做個生意。我就故意說其他人都不會,看看他要變什麼花樣。
業務就說我可以幫他拉人看看,拉到一個就給我10(一張票30)的分紅。當我跟他說我們這邊有20個人以後他拿計算機出來算20*10=200,表示都拉來我就有200歐的分紅,還留給我他的手機說隨時可以打給他(是有沒有這麼缺業績)

 

後來我看了曲目後選擇去美泉宮的橘園音樂會。音樂會辦在美泉宮側邊的橘園(Orangerie)
美泉宮
音樂會門票
節目冊,可見到曲目都是平易近人小品
演出
本想說聽眾只有一點點,想不到居然快坐滿。曲目的話則是以維也納作曲家為主。主打(其實大多數地方都是)的音樂家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和小約翰史特勞斯 (Johann Strauss II, 1825~1899)。一開場曲目就是著名的費加洛婚禮序曲,之後的曲目除了上述兩位音樂家以外,也有許多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通俗音樂。演出不只有管弦樂團,更加上了聲樂和芭雷舞表演。對於旅客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體驗的行程。

[德勒斯登Dresden]

在,群情激憤,熱鬧無敵,大家都很緊張的2014足球世界盃決賽當天,我們來到了德勒斯登。

 

 

下了火車之後,才赫然發覺,並且理解,咦?我們這是到了哪裡…? 

 

這城市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鳥不生蛋啊啊啊!出了車站放眼望去,有羊群綠地紅屋頂,但就沒有觀光客。在細雨中拖著沉重行李走了四十分鐘路,活著抵達旅館。卻赫然發現原來還有種東西叫City Tax(一點點而已啦,一個晚上一歐左右~)
沖了泡麵溫暖淒涼的心,輕裝出發尋找看球場地,但,這地方方圓五百里看來都沒有酒吧啊啊啊!!!於是開始隨意挑人跟蹤,最後索性開口搭訕。本人看起來比照片帥的小帥哥英文很差但非常禮貌,帶我們抵達易北河畔,全程陪我們看完比賽,時不時解釋周遭眾人哼哼唱唱的內容都是些啥。比賽悶到爆,但還好有最後那臨門一腳!!與小帥哥道別。成功跳上末班公車,再次成功活著回到宿舍。喔,What a day,明天目標關鍵字: 自然醒,睡到飽,閒雲野鶴。

 

第二天!
 在民宿附近遇見一位健談的老先生,他一聽到我們懂英文,立刻就滔滔不絕,自告奮勇地帶我們遊城。還有今日亮點是餐廳裡的焦糖肉桂米布丁,吃起來有點像軟糊糊的牛奶粥灑上熱呼呼的肉桂糖粉~~超好吃!!!
我們是好不認真的遊客啊。結束了柏林緊鑼密鼓的課程,匆匆收拾行李,只大略地查了落腳地點與車站間的距離與方向,就跳上了搖晃笨重的火車,卡咚卡咚地晃進了德勒斯登。說實在話,對於這裡,我們啥功課也沒做啦。
於是手忙腳亂的遊客還沒抵達德勒斯登咧,就被列車隔壁座位的老奶奶看不下去。她扶扶眼鏡,把咱們蓬鬆雜亂的地圖和思緒一把推開,直接了當問了我們的目的地。然後帶著我們在正確的車站下了車,從正確的出口走出了車站。我們滿心感激,一再道謝。與老奶奶告別後,過了不長不短的五分鐘,我們就正式宣告迷路。那個悽愴的午後喔,灰天空飄著雨。
後來,我們用蝸牛的速度學會,德勒斯登其實不是個大地方。這邊的教堂拱頂、舊宮殿易北河,羊群綠地、購物廣場or粗格石子路,全都擠著躲著捱著,存在於輕薄的彩色的路線圖上。在這兒的我們只顧慵懶,躲在在牛奶白小閣樓裡,各自做著各自的事。對於德勒斯登曾有的轟轟烈烈(註一),咱們沒按圖索驥,也不算逐一查訪。
但是,可不是說不認真,就什麼也沒記住喔!現在的我們,或許說不出Zwinger宮殿的悠久歷史,也不太記得聖母教堂的興建緣由。但我們鐵定不會忘記德勒斯登的好好人們。不會忘記在車站主動指路的老奶奶、自告奮勇帶我們遊城的老先生、在早餐店幫咱們翻譯點餐的墨鏡哥,或是土耳其烤肉店(Döner)裡的家常德語教學。Afterall沒這些人,我們哪活的下來呀…我想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自己城市的驕傲。每一個人見了我們來,都讚不絕口,又歡迎又恭喜。
在德勒斯登的最後一個下午,那天一起看球賽的小帥哥送了我們一疊相片,在這疊相片裡,我們看見了好迷人好雋永的德勒斯登。
 
我不知道,人到了離家這樣遠的地方,應該/能夠攜帶多少「東西」回家。我在德勒斯登看見一群好人,在這群好人的眼裡,我看見滿滿的亮亮的期待and驕傲。與其說在紀念品店買很瑣碎很沉重的鑰匙圈和馬克杯,或許,這種他們眼裡看見他們對自己城市的驕傲的印象,才是最輕鬆最持久的紀念品。
註一:德勒斯登在二戰時遭受了大規模的毀滅,絕大部分目前可見的歷史建築都是戰後重建的。

註二:下面的照片都是小伙子照的呀,他還有個臉書專頁咧,有事沒事都可以看看啊:https://www.facebook.com/sebk.photography
 
謝謝飛達旅遊,讓我們可以做火車,全歐洲四處移動~想知道更多有關於飛達的旅遊資訊,請見:http://www.gobytrain.com.tw/?utm_source=NTNU&utm_medium=NTNU&utm_campaign=NTNU

[劍橋, Punting]

若來到英國,隨意挑個陽光清澈的日子,就往Cambridge出發吧~
劍橋與牛津,毫無疑問地,都是倫敦附近,菁英匯聚的夢幻大學呀。而且重點是,若從倫敦坐火車,兩個景點都只需要一小時左右就可以抵達~超級無敵方便的~~這次我在英國待了二十五天,有整整三天是在劍橋度過~~(這跟那邊的Punter很帥絕對沒有任何關係。)
好啦若真要比較,牛津像城市,而劍橋,則是輕輕悄悄、自在靜謐的小鎮(好啦觀光客其實還是有一點點多)。若不想和觀光客們人擠人,你可以走遠些,沿著康河河畔隨意漫步,看看小徑旁的老樹and河水,河上有羽毛蓬鬆的水鴨,即使不小心迷路了,也是心曠神怡。
美景縱然怡人,也千萬別走太遠。因為你還要回到市中心,體驗一番(不得不體驗的)劍橋撐篙。Silver street上,有兩家撐篙公司,一家大,一家小。下次來到劍橋,記得拜訪那間小的,小公司的入口不起眼了些,容易被忽略。但正因客人不多,船夫也才能不疾不徐,更願意和你東扯西聊~大家都說這邊的船夫很帥啊,但,總要親眼見識,才知道究竟帥在哪,對吧!
第一次撐篙(嚴肅考慮要不要明天再回去一次ing),我遇見的Punter是Benji~ Benji一聽到我從台灣來,馬上回了一句,所以,基本上,就是中國嘛對吼?! (So basically, that’s like China, right?) 在我的死亡之瞪之下,Benji才揮揮手,大笑著說,他每次說這句話,都會被台灣人狂瞪。
上了船,Benji身手矯捷,輕鬆自在,邊說歷史故事,邊滑順地堆著我們前進。後來我發現,他真的是用自己的整個身體在控制船耶!他的每個踏步and傾斜,都影響了船的吃水深淺。整艘船的每個細微擺動,全都由他掌控~
康河之上,有座嘆息橋。Benji說,喔這橋原本的名字,才沒這樣浪漫。遠本呢,嘆息橋只叫New Bridge。
最早的嘆息橋存於威尼斯,那座遙遠的嘆息橋呢,連結了法院和刑場,被處刑的犯人每每經過嘆息橋時,總要嘆息。維多利亞女王有次來到劍橋,見了這座New Bridge,隨口說了一句,噢這New Bridge的外型,還真像威尼斯的嘆息橋呢。Benji聳聳肩,Oh well, Queen Vic says it, we say it. 女王維維都這樣說了,我們當然就跟著說啦~
上船前,建議大夥兒買些小食物。上船之後,舒舒服服的喬好角度,邊隨著水波晃樣,邊聽(瀟灑無敵的)船夫說說歷史,邊吃著小午餐,太享受!

 

若真要說劍橋撐篙有什麼缺點,那毫無疑問的,就是船夫們都太帥氣了,他們的歷史課再生動再精采,本人真的是一個字兒都聽不進去,什麼三一學院啊、國王橋啊、圖書館啊、牛頓的原稿啊…全都忘光光,全程下來,真的只能癡癡地盯著Benji傻笑,瞧著他身手俐落,一下蹲,一下站,風采輕俏啊啊啊啊啊。
這些歷史資訊實在是太重要了,不能沒聽清楚,所以,明天再回去一次好了哈哈哈!
說真的,飛達旅遊的BritRail車票真的有夠方便的,只要寫上日期,就通行無阻!更多飛達旅遊資訊,請見:http://www.gobytrain.com.tw/?utm_source=NTNU&utm_medium=NTNU&utm_campaign=NTNU
[Stonehenge, 巨石陣]
在Harry Potter(♥)出現前,大家如果在腦子裡輸入: 英國and魔法and曠野這組關鍵字,顯示結果若非魔戒的甘道夫(You shall not pass!!),就會是魔法師梅林,對吧!小時候讀小說,讀到法力強大的梅林,被自己喜歡的女孩禁錮於英國某片曠野之下,至今仍沈睡於某塊大石頭下的這個傳說,就會想,呀,如果有天,我也能到英國的曠野(隨便哪片都好)上瞧瞧,那有多酷炫!
是的於是本人昨天拜訪了巨石陣。去過巨石陣後,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英國的曠野充滿了魔力。
 
 
巨石陣位於倫敦西南方的Salisbury,從倫敦Waterloo搭乘火車,只要三個小時左右就能抵達,三小時聽起來有點久,但在火車上看看窗外風景,讀讀小說,喝著熱呼呼的奶茶,時間一下子就過去啦。人家哈利波特如果要到霍格華茲,也是搭火車的說。
抵達Salisbury之後,一出火車站往左邊看,就會看見亮橘色的巨石陣巴士。因為巨石陣離市區有一小段距離,所以搭乘巴士應是最迅速的抵達方式(當然也是可以自行開車,不過到了遊客中心就得停下,最後一段距離,只能走路,或是搭乘巨石陣的專門巴士)。
 
不過若是你時間充足,就想東走走西走走,看看能不能巧遇梅林之類的,當然也可以選擇步行。沿途風景可好了咧,左右兩旁都是金黃色的麥田and原野風光,這種開闊的感覺,在台灣可不常感覺到。
 
在抵達巨石陣之前,本人不切實際的幻想是,若是可以走進去,搞不好就可以改變一下磁場啦,忽然變幸運之類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呢,當然是沒成真。因為巨石陣底部的歷史遺址太過脆弱,經不起遊客的踩踏,所以就不開放入內~
巨石陣大約於兩千五百年前被立起。那時的此地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過著類似遊牧民族的生活。這些人還沒開始使用鐵呢!竟然就弄出了這種東西…。讓巨石陣這樣神秘的原因,除了建立的原因(why?)和方法(how!)眾說紛紜,巨石陣的擺放位置與太陽and月亮的軌跡相互重疊等天文學的blahblahblah…我覺得比較酷炫的部分是在其石頭的種類~
 
巨石陣裡面的石頭分兩種:
1. 外圍,體積較大的砂岩。砂岩是質地堅硬的岩石,這些砂岩從三十公里外的馬波羅山丘來。整個巨石陣裡最高的那塊砂岩,地面上的可見高度是七公尺,地面下還埋有二點五公尺!
2. 內層,較小的藍岩。這些石頭是從威爾斯來的火山岩。這些石頭,除了帶著隱約的優雅藍灰色彩,更酷的是,直到今日,在威爾斯的鄉野傳說裡,都存在著藍岩具有療癒效果的傳說。
在巨石陣下方,考古學家們挖出了許多來自遙遠國度的人類殘骸。這些殘骸,在經過檢查之後,都被證明具有各自的特殊疾病。這一點更加證明了在歷史中,巨石陣很可能被視為某種療癒場所。或許就像希臘時代,每個城邦的人都會跑到戴爾菲,找太陽神女祭司問問題一樣。
如果來到英國,別忘了搭乘火車,親自來到Salisbury,體驗一下這種曠野上的魔幻氛圍喔!誰知道梅林會不會被你給遇到~
 
倫敦到處都是鴿子,這裡,則到處都是烏鴉。這種魔幻氛圍下,不禁讓我聯想到北歐神話Odin的那兩隻烏鴉~
 
說真的,飛達旅遊的BritRail車票真的有夠方便的,只要寫上日期,就通行無阻!更多飛達旅遊資訊,請見:http://www.gobytrain.com.tw/?utm_source=NTNU&utm_medium=NTNU&utm_campaign=NTNU

享受吧!乘著火車去旅行!
歐洲火車體驗趣事之紐倫堡聖母教堂

紐倫堡聖母堂前美泉


美泉上面有美環,據說轉美環3圈會實現你的願望唷!
(美環哪美環,能否實現我的願望? 美環:先把花輪給我再說~)


遠看美環挺高的,以為小哈比會摸不著,但經過實驗證明,哈比人有效啦!

從布拉格中央火車站我們一行人搭上IC BUS後,便一路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約莫經過3~4個小時終於抵達紐倫堡。到了紐倫堡當然不能也錯過紐倫堡審判紀念館(二次大戰後審判德國納粹戰犯,我們的小夥伴有個研究納粹專家一定會去的)或是在聖母教堂旁的美泉(Schöner Brunnen)(據說旋轉噴泉上的銅環三圈就能帶來好運!) 另外,聖母堂讓遊客駐足等待的音樂鐘每到正午時便會走出7為選帝侯,繞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紀念他在西元1356年頒布The Golden Bull(金璽詔書,為什麼是Bull?看起來和牛有關嗎? 其實是拉丁文bulla aurea就是golden seal啦!長知識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lden_bull),此後確立了神聖羅馬皇帝由選帝侯選舉誕生。想不到那天讓我們在大太陽底下昂首企盼的音樂鐘表演,讓人肩頸痠痛加上為了拍攝表演實況雙手高舉到顫抖,原來有著這麼意義深遠的由來,真不枉我們的漫長等待(咦?)。
聖母堂的故事還有更令人驚奇的,剛剛在維基百科上查到納粹的宣傳片《意志的勝利》最後一幕背景就是在此。看到檔案照片裡聖母堂前志得意滿、意氣風發的納粹領導者及士兵們,他們的未來彷彿閃耀著無比鋒利光芒,而那光亮的源頭來自於吸取、掠奪他人生命和鮮血,他們拿走了光,然後,只將黑暗留下。
不知道聖母是否能知曉人間的悲苦歡樂?也許聖母有靈,看盡人類貪婪無厭,汲汲營營,世事無常…突然腦中出現了明朝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是啊,聖母堂如今依仍挺立在市集廣場前,物還在人已非。但過去的傷痕還隱隱作痛,可能還得等待更長的時間洪流撫平。不知道還需要多久時間我們才能平靜、放下、原諒而不帶怨恨呢?
如果事前功課做足的話,那日站在聖母堂前的我,心中應該更能感受到歷史的沉重和衝擊吧。結果,對那天印象很深刻的記憶點是,廣場上的熱情麵包攤老闆娘無限供應試吃的麵包吃完了還不停歇地在切麵包給我們,並且還大方的讓我們試食各種口味的調味料和沾醬,好客(?)親切的服務態度讓已經讓我曬到黑的臉也不禁微微透紅啦,在吃完各式麵包後,到底該如何狠心的和老闆娘斷捨離?!當我們內心在天人交戰是否要為行李再添加「甜蜜的負擔」時,揪~竟~誰會成為此行的救難小英雄?大廚少女倫倫,這時發揮了「男子氣概」「捨身為人」的精神,幫助我們逃離無極限試吃天堂(抑或地獄?),又幫它苦難不斷的藍藍嚕(行李箱)增添了生力軍啦!所以,那天讓我帶離的紐倫堡聖母教堂回憶也是滿滿的小確幸和美好囉。


聖母教堂的側門,當觀光客有時發現特別有趣或雕刻精美的門很忍不住東拍西拍,當作旅行的回憶小亮點。



聖母教堂上面有個音樂鐘,正午時7為選帝侯(當然是木偶)噹噹噹會跑出來繞著皇帝(還是木偶)順便透透氣,讓觀光客開眼界瞧瞧。

雖然說德國人一般被認為非常中規中矩、處事嚴謹,但其實不論是公車或是德鐵(Deutsche Bahn, 簡稱DB),都還是會誤點的呦!

三年前還在德國交換時,我就遇到了誤點 120 分鐘的火車呀!當時因此而錯過了接下來要轉乘的其他班的火車,抵達目的地杜賓根(Tübingen,位於德國南部)時已經過了午夜 12 點了…

照片右方為德鐵的服務中心,中間藍色邊框的則為火車班次的時刻表以及月台資訊。

但是德鐵對這類事件的處理態度非常好!到櫃檯出示車票讓工作人員查詢,確認火車誤點,致使乘客無法順利銜接下班轉乘車次之後,櫃檯人員會在車票上註記其他班次的時間,並且蓋章證明,協助乘客改乘其他火車。但是如果是像我當時已經過了半夜,完全沒有其它火車可以轉乘的時候,德鐵的工作人員就叫我搭計程車,我一開始還有點兇的問他:「計程車!?我哪有錢搭計程車!?」德國的計程車大部分都是賓士,車資當然也非常驚人!

(此照片取自網路)

想不到其實德鐵會提供一張已經蓋了章的空白收據,讓乘客可以完全不用擔心車資,搭乘計程車順利前往目的地!所以那次的經驗或許可以說是不幸中的大幸(?),也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吧(笑),否則我可能永遠沒機會在德國搭到計程車呢!(那次的車資我記得可是高達 241 歐呀)

這同時也可以看出德國人的誠信喔!因為我們抵達目的地之後,將收據交給司機,而金額的部分則是由司機自己填寫之後再去跟德鐵請款。德國是一個非常講求自由心證以及誠信的國家,就像德國火車的月台沒有設任何的閘門,是因為相信乘客會誠實購票一樣,德鐵選擇相信司機的正直,相對的司機也會誠實填寫金額喔!

除了誤點之外,火車有時候也會臨時改月台。這類的資訊一樣會顯示在顯示牌上,此外也會用廣播的方式通知乘客。

月台上的電子顯示牌,如果出現上方白底的資訊,表示該班火車有所異動,就要特別注意囉!

這次到法蘭克福等車時就遇到了改月台的情況!我們一行人完全沒有注意顯示牌以及廣播,是一位好心的德國爸爸提醒我們該班車已經改到另外一個月台了!距離火車開走的時間只剩不到五分鐘,我們立刻拉著行李跟著這位爸爸(以及他的兩個小孩)一起狂奔,新的月台在完全反方向,拉著行李上上下下了好幾個電扶梯,終於趕到時火車卻在我們眼前開走了……因為改月台而導致沒搭上車,認真說起來其實不是乘客的問題,所以德鐵一樣可以免費幫乘客改車票,讓乘客順利抵達目的地。

法蘭克福車站。

還有最後一種情況是,人已經在車上了,卻因為火車誤點使得抵達的時間超過預期,如果超過一小時的話,記得拍下顯示牌上超過的時間,是可以以此為憑據向德鐵爭取退回部分車票費用的噢!

最上方白底的文字表示該班車誤點大約35分鐘。

那如果你是使用歐洲火車通行證的話,這些問題就比較不需要擔心啦!因為火車通行證可以一整天內不限次數的搭乘火車!當然也就不需要擔心改搭其他車可能會增加的費用囉!只要在票券左下方填寫搭乘的日期即可在當天不限次數搭乘規定範圍內的車種喔!

飛達旅遊 GoByTrain 坐火車遊歐洲